正常的血小板计数有助于维持血管壁完整性,预防出血。该数值偏低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如瘀点、紫癜等,而此时的血小板计数是正常的,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若患者有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患有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性疾病,则会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但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胞质不能充分脱颗粒而导致血小板产量降低,出现上述现象。此外,如果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由于细菌及其毒素附着于受损的心瓣膜表面形成微小赘生物,并且在心脏收缩期脱落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出现上述症状。但是此类患者的骨髓检查显示巨核细胞系统增生,血小板寿命缩短,其血清中有针对自身血小板特异性的IgG抗体。
对于血小板计数偏高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