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活动减少等原因导致血液流动减慢,容易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聚集而形成血栓。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
2.血流缓慢
血流缓慢可能导致血液成分易于沉积并形成血栓,特别是对于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如踝泵练习等。必要时可穿戴间歇充气压力弹力袜来预防血栓发生。
3.血管壁损伤
当血管内膜受损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黏附在受损处,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对于轻微的血管壁损伤,可通过绷带加压包扎患处;若为严重的损伤,则需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4.血液凝固异常
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增加血液凝固的风险,从而引起血栓形成。针对遗传性因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可以考虑替代疗法,如新鲜冷冻血浆输注;而对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则需要寻找并处理原发疾病。
5.肥胖
肥胖会导致下肢负重较大,长期如此会使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影响血液回流,从而诱发血栓形成。肥胖者应采取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控制体重,如合理膳食结构配合适度运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对称,是否存在肿胀、疼痛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