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孩睡觉抽搐,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癫痫等原因导致的。
1、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包括过度劳累、睡前过度兴奋、睡前喝咖啡和浓茶等。过度劳累会导致小孩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从而引起睡觉时抽搐症状。睡前过度兴奋也会导致这种症状,通常在睡前半小时内,小孩会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并且难以入睡,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睡前喝咖啡和浓茶会导致大脑过度兴奋,并引起睡觉时抽搐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改善生活方式后可以缓解。
2、缺乏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通常会导致小孩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出现睡觉时抽搐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出汗、乏力、骨骼疼痛等症状。日常生活中应适量增加户外运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海鱼、牛奶、蘑菇等。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3、癫痫
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如果小孩在夜间癫痫发作,可能会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顾虑和恐惧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不安腿综合征等。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