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查出心肌缺血,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明确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的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心动过速等。患者可出现心前区发闷、疼痛、呼吸困难等不适。体检时,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各导联的血压不对称,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此外,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心肌缺血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