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病从口入”之思考

尹日新 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
湖北中医学院
咨询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催化,经济发展提速,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使得一些较发达和较富裕地区的人群开始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生活,饮食自然就在其中。为了获得享受,人们决不会再重复那种粗茶淡饭的老习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自当首选。更有甚者的是按自己的心理和社会需要来安排和选择饮食。当心理和社会需求强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饮食行为缺乏理智,而使饮食的生理功能被淡化,甚至丧失。如我国有无酒不成宴的习俗。酒,作为人类自古即有的一种饮料,能饮者少饮也无妨。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指出:“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但中国人的劝酒之风亦为一绝,不少人为了面子,一劝即过饮,或痛饮以致中毒伤身。此皆为社会需求的表达。至于借酒浇愁,甚至酗酒,则为满足心理需求的现象。再者为要面子,请客设宴者必点鸡、鸭、鱼、肉,生猛海鲜,山珍奇菜,其营养结构往往严重违背了均衡膳食的原则和基本结构,不但不能养身,反而会损伤人体功能。不少人赴宴后常有身体极度不适的感觉,甚至发生疾病或诱发旧病。
上例,可奏见一斑而知全豹之功。当人们的对饮食行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被无限强化时,其饮食行为注定会进入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这样的不良饮食行为的后果,可以归纳为3点。①饮食不节:其一,饮食活动的正常节奏被破坏。一般一次社交饮食活动会影响其后几餐,甚至几天的正常饮食,出现饥饱失常的现象,以致影响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节奏及营养补充的均衡;其二,进食量失控。在社交饮食活动中多数人可能有进食过量的现象,包括摄食总量过多或某些食品进食量过大等。如此不仅加重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负担,甚至出现消化不良或器官损伤,营养失调等问题;②食谱结构和口味失调:一般而言中国人的社交宴请的食谱结构多有4高的问题,即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高钠(西南各省还有高辣的问题)等。食谱结构失调,食品口味厚重的直接后果是营养失调,味觉感受器受到伤害,如味觉疲劳等。结果是不仅起不到营养作用,反而会造成伤害;③食品安全和卫生得不到保证:在我国社交饮食活动还不习惯分餐制,且能提供公共餐具的餐饮企业也不多,食品原料的卫生管理还有不少漏洞。故集体进餐活动往往可能成为消化系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原因。
可见,当人们的饮食行为不再以生理需求为主要目的时,所谓科学合理的人类膳食理念和规则就很难去纠正和控制人们的不理智的饮食行为了。
综上所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们从主观上让自己的饮食行为和食物承载了过多本不该由之承载的功能,使其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反而淡化了其本应该发挥的功能。故使我们的饮食行为和活动偏离了正常轨道。食物资源的丰富本应更好地解决人们的营养均衡补充和保健强身问题。但人们的不良饮食观念却促使错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不断强化。最终,本应为人类生长、发育、生存、劳作、健康、长寿作出贡献的饮食活动,却成为了引发疾病,损害健康的原因了。可见“病从口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提倡均衡膳食,科学、合理、规律地安排好自己每一天的饮食,应是防止“病从口入”最佳选择。

(本文作者: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会长 郝建新)
66
2005-02-2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