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驻马店三甲梅毒医院

王秀兰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驻马店三甲梅毒医院 有关梅毒的治疗与传染病学情况:
1. 治疗原则
  强调诊断,早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够;疗后定期临床和实验室随访, 性伙伴同查同治.早期梅毒经彻底治疗可全愈并去除传染性,多数正规治疗的病人,6个月后USR,RPR或VDRL试验转成阴性或滴度显著降低, 如抗体滴度再升高,应是血清性复发.晚期梅毒治疗可消除组织内炎症,但已破坏的组织不会自然修复,为后遗症.
  青霉素,如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为首选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 红霉素等. 部分病人青霉素治疗之初可能发生吉海反应 (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J-HR),可由小剂量开始加以防止. 梅毒治疗后第一年内应每3月复查血清一次,以后每6个月一次,共3年,末次复查包括检查脑脊液.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应随访终身.
  2. 治疗主选方案
  2.1 早期梅毒: 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参考如下方案:
  ────────────────────────────────
  非青霉素过敏者--
  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 240万u/次 1次/周 3周 分两侧臀部肌注 或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120万u/天 肌注 连续十天
  青霉素过敏者--
  四环素 500mg/次 4次/天 口服 15~30天 或
  强力霉素 100mg/次 2次/天 口服 15天
  ────────────────────────────────
  头孢类药物,如头孢三嗪等以及新一代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阿奇霉素等抗梅作用明显,也可选用或加用.
  2.2 晚期梅毒:
  ────────────────────────────────
  非青霉素过敏者--
  苄星青霉素G 240万u/次 1次/周 3周 或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120万u/天 肌注 连续20天
  青霉素过敏者--
  四环素 500mg/次 4次/天 口服 连续30天 或
  强力霉素 100mg/次 2次/天 口服 连续30天
  ────────────────────────────────
  2.3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
  ─────────────────────────────────
  非青霉素过敏者--
  水剂青霉素G 1200~2400万u/天 静点(200~400万u/每4小时)
  连续10 ~14天 或
  普鲁卡因青霉素G 120万u/天 肌注 4次/天 连续14天
  加服丙黄舒(probenecid)500mg 2~4次/天
  上述疗程后,继续用苄星青酶素 240万u, 1/周 肌注 1~2周
  青霉素过敏者--
  四环素 500mg 4次/天 口服 连续30天 或
  强力霉素 200mg 2次/天 口服 连续30天
  ─────────────────────────────────
  2.4 心血管梅毒: 须住院治疗,纠正心功能代偿后应用抗梅药物,特应小心J-HR
  ───────────────────────────────
  非青霉素过敏者--
  水剂青霉素G 首日10万u 1次/日 次日10万u 2次/日
  第三日20万u 2次/日 第四日起改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天 肌注 15天/疗程 停2周 再加1个疗程
  青霉素过敏者--
  四环素 500mg/次 4次/天 口服 连续30天
  ───────────────────────────────
  2.5 孕妇梅毒: 非青霉素过敏者,青霉素类治疗同非孕妇患者; 青霉素过敏者早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用红霉素 500mg,4次/天,连续15天;晚期梅毒( 晚期潜伏梅毒,晚期良性梅毒,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红霉素 500mg/次,4次/天,连续 30天.
  2.6 先天性梅毒:
  ────────────────────────────────
  非青霉素过敏者--
  早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内)--脑脊液异常者
  水剂青霉素G 5万u/kg/天 分2次肌注或静脉点滴 连续10天 或
  普鲁卡因青霉素G 5万u/kg/天 肌注 连续10天
  --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 5万u/kg/天 肌注 连续10天
  晚期梅毒(大于2岁)--
  普鲁卡因青霉素G 20万u/kg/天 分2次静脉点滴 连续10天
  青霉素过敏者--
  红霉素 7.5~12.5mg/kg/天 分4次口服 连续30天
  ────────────────────────────────
【梅毒病因】
  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发生皮肤损害后机体产生抗体,从兔实验性梅毒的研究证明,梅毒初期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细胞侵润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细胞浸润,此时梅毒螺旋体见于硬下疳中的上皮细胞间隙中,以及位于上皮细胞的内陷或吞噬体内,或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中.由于免疫的作用使梅毒螺旋体迅速地从病灶中消除,在感染的第24天后,免疫荧光检测未发现梅毒螺旋体的存在螺旋体大部分被杀死,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现在应用基因诊断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
【传染情况】
  梅毒患者的皮肤,粘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 皮肤或粘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其它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 (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 握手,输血,接触污染的内衣湿毛巾,茶杯,烟斗,哺乳,尿布等传染.胎儿梅毒(先天 ):孕妇体内螺旋体,一般在妊娠3—4月通过胎盘感染婴儿.
66
2013-10-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