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是目前已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中,抗病毒能力最强,耐药发生率最低的药物,是可以帮助病人长期控制病情、防止耐药发生的重要一线用药。在核苷初治患者中很少发生恩替卡耐药。在本次年会上,施贵宝公司抗感染领域药物研发部门Colonno博士公布了ETV耐药性4年数据。结果显示,恩替卡韦对核苷初治患者仍保持高耐药基因屏障,第4年时未再出现新耐药患者。初治患者中因恩替卡基因型耐药导致病毒学突破患者累计概率为0.8%,拉米夫定(LVD)失效患者中为39.5%。
研究者对治疗48、96、144、192周或治疗结束时PCR检测HBVDNA>300copies/ml的患者[包括发生病毒学突破(HBVDNA较最低值升高至少1log)的患者]进行基因型检测,对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患者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4年时,91%接受恩替卡治疗的初治患者达到HBVDNA检测下限,目前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3例从未达到HBVDNA检测下限。
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核苷初治患者中,1、2、3、4年时分别有663、278、149、120例接受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总共有3例(<1%)患者发生ETV耐药突变,只有2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例基线时已有LVD耐药突变的患者在恩替卡韦0.5mg治疗中出现恩替卡韦耐药位点S202G突变,48周时发生病毒学突破;第2例患者在治疗100周时曾接受了16周ETV1.0mg和LVD100mg的合并用药,后转为ETV1.0mg治疗,139周时同时出现多个耐药位点突变,并在148周发生病毒学突破,提示耐药突变可能早已存在。此例患者是在4年时接受监测的120例初治患者中唯一有基因型耐药证据的。第3例患者在治疗84周时同时出现多个位点突变,其中包括了拉米夫定(LVD)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位点,96周时离开研究,随访中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提示耐药突变可能早已存在。
“预防耐药”胜于“治疗耐药”,是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一种策略。尽管乙肝病毒会发生突变,但是在核苷初治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特性,早期并全程使用强效抗病毒药物,能最大限度地把病毒控制到最低数量,不但可减缓肝病进展,而且可预防耐药,避免治疗走弯路。
研究者对治疗48、96、144、192周或治疗结束时PCR检测HBVDNA>300copies/ml的患者[包括发生病毒学突破(HBVDNA较最低值升高至少1log)的患者]进行基因型检测,对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患者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4年时,91%接受恩替卡治疗的初治患者达到HBVDNA检测下限,目前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3例从未达到HBVDNA检测下限。
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核苷初治患者中,1、2、3、4年时分别有663、278、149、120例接受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总共有3例(<1%)患者发生ETV耐药突变,只有2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例基线时已有LVD耐药突变的患者在恩替卡韦0.5mg治疗中出现恩替卡韦耐药位点S202G突变,48周时发生病毒学突破;第2例患者在治疗100周时曾接受了16周ETV1.0mg和LVD100mg的合并用药,后转为ETV1.0mg治疗,139周时同时出现多个耐药位点突变,并在148周发生病毒学突破,提示耐药突变可能早已存在。此例患者是在4年时接受监测的120例初治患者中唯一有基因型耐药证据的。第3例患者在治疗84周时同时出现多个位点突变,其中包括了拉米夫定(LVD)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位点,96周时离开研究,随访中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提示耐药突变可能早已存在。
“预防耐药”胜于“治疗耐药”,是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一种策略。尽管乙肝病毒会发生突变,但是在核苷初治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特性,早期并全程使用强效抗病毒药物,能最大限度地把病毒控制到最低数量,不但可减缓肝病进展,而且可预防耐药,避免治疗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