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至26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亚太肝病研究协会(APASL)第十八届年会上,全球临床研究部病毒性疾病研究组主任海伦娜?博莱特-史密斯博士(Dr.HelenaBrett-Smith)首次在亚洲公布了其慢性乙肝治疗药物恩替卡韦最新的五年临床试验数据。恩替卡韦片持续出色的降病毒能力和极低的耐药率,使之成为慢性乙型肝炎重要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以长期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强效持久地控制病情。恩替卡韦最新五年耐药数据:108名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片长达五年,9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临床研究的第五年中,没有新的耐药情况发生,五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东京大学胃肠病学系主席、亚太肝病研究联合会主席MasaoOmata教授公布了在日本开展的恩替卡韦三年耐药监测数据:在历时三年的临床试验中,66名日本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片,85%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仅有一名患者在用药第三年产生耐药,三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7%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临床上,医生和患者对耐药的危害认识还很不足,往往是等耐药发生了之后,才进行“补救”治疗。其实,“预防耐药‘胜于’治疗耐药”,是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一种策略。此次公布的恩替卡韦五年研究数据表明,对于核苷初治患者,恩替卡韦是目前已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中,降病毒能力最强,耐药发生率最低的药物,是可以帮助病人长期控制病情、防止耐药发生的重要一线用药。
东京大学胃肠病学系主席、亚太肝病研究联合会主席MasaoOmata教授公布了在日本开展的恩替卡韦三年耐药监测数据:在历时三年的临床试验中,66名日本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片,85%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仅有一名患者在用药第三年产生耐药,三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7%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临床上,医生和患者对耐药的危害认识还很不足,往往是等耐药发生了之后,才进行“补救”治疗。其实,“预防耐药‘胜于’治疗耐药”,是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一种策略。此次公布的恩替卡韦五年研究数据表明,对于核苷初治患者,恩替卡韦是目前已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中,降病毒能力最强,耐药发生率最低的药物,是可以帮助病人长期控制病情、防止耐药发生的重要一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