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突然、过度的重复放电,导致脑功能突发性、暂时性紊乱,临床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称为癫痫发作。可分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和刻板性的共同特点。
近十余年来已有十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这些新药的问世,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向临床医师提出了洞悉新药临床特性、新药与其它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风险的要求。至今仍有20%以上患者的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也阻碍了它们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因而难以满足理想抗癫痫药的条件,而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之一的利必通(拉莫三嗪片)在临床十多年的实践中则逐渐被证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癫痫药物,并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癫痫治疗的一线用药。利必通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可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癫痫发作。利必通对各种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儿童癫痫都有良好疗效。
利必通(拉莫三嗪片)是一种苯基三嗪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对反复放电有抑制作用,也可能作用于谷氨酸相关神经递质。可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抗癫痫药,能稳定突触前膜,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癫痫。单独使用或作为添加治疗,口服吸收迅速,1.5~4h达到高峰。55%与蛋白结合,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成葡萄糖醛酸苷,8%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常用半衰期24h。成人常用量50~100mg/d,最大量400~500mg/d;儿童1~2mg/(kg·d),每日2次。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失眠、复视、皮疹、恶心、不安、肝损害等。
陈葵等应用拉莫三嗪治疗94例癫痫患者,把患者分为非难治性癫痫组(58例)和难治性癫痫组(36例)将每例最后6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与基线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69.1%。非难治性癫痫组有效率(84.5%)、控制率(63.8%)较难治性癫痫组(44.4%,22.2%)明显为高。LTG与丙戊酸配伍应用,疗效较好,且可以减少LTG的剂量。副反应主要为皮疹。认为LTG添加治疗癫痫疗效稳定,耐药性、副反应少,是适于长期应用的新的高效抗癫痫药。
近十余年来已有十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这些新药的问世,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向临床医师提出了洞悉新药临床特性、新药与其它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风险的要求。至今仍有20%以上患者的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也阻碍了它们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因而难以满足理想抗癫痫药的条件,而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之一的利必通(拉莫三嗪片)在临床十多年的实践中则逐渐被证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癫痫药物,并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癫痫治疗的一线用药。利必通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可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癫痫发作。利必通对各种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儿童癫痫都有良好疗效。
利必通(拉莫三嗪片)是一种苯基三嗪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对反复放电有抑制作用,也可能作用于谷氨酸相关神经递质。可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抗癫痫药,能稳定突触前膜,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癫痫。单独使用或作为添加治疗,口服吸收迅速,1.5~4h达到高峰。55%与蛋白结合,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成葡萄糖醛酸苷,8%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常用半衰期24h。成人常用量50~100mg/d,最大量400~500mg/d;儿童1~2mg/(kg·d),每日2次。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失眠、复视、皮疹、恶心、不安、肝损害等。
陈葵等应用拉莫三嗪治疗94例癫痫患者,把患者分为非难治性癫痫组(58例)和难治性癫痫组(36例)将每例最后6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与基线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69.1%。非难治性癫痫组有效率(84.5%)、控制率(63.8%)较难治性癫痫组(44.4%,22.2%)明显为高。LTG与丙戊酸配伍应用,疗效较好,且可以减少LTG的剂量。副反应主要为皮疹。认为LTG添加治疗癫痫疗效稳定,耐药性、副反应少,是适于长期应用的新的高效抗癫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