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已开发出抗抑郁症经典药物,即“三环类抗抑郁剂”,其中包括:丙米嗪、氯米帕明和阿米替林等。这些老药虽对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同样令人担忧:如心动过速、视物模糊、眩晕、失眠、便秘等。而且长期大剂量使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有可能诱发癫痫与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
80年代初,礼来的一位华裔科学家汪大卫博士及其助手率先合成出一种全新的安全型抗抑郁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氟西汀。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的问世,在当时被誉为世界药物开发史上一大里程碑。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据不少临床医生反映,他们在给病人开了氟西汀处方以后,许多生性胆小或腼腆的病人在服药后判若两人,不仅增加了自信心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而且不少人后来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些报道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当时一些报刊杂志(其中有大名鼎鼎的Reader'sDigest等等)甚至称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为20世纪的“奇迹药”(Wonderdrug)。
从此以后,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在一炮打响,其销售额急速上升。1988年氟西汀刚上市之初,其年销售额仅有区区1亿美元;1989年即已激增至3.6亿美元,并进入当年全球30只最畅销药物行列;1990年更猛升至9.2亿美元;1999年则达到其辉煌顶点——此年共计销售26.13亿美元;2000年其市场销量稍有下降,主要是受其他几只抗抑郁新药上市的冲击,为25亿美元。此后5年内,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销售额始终保持在22亿~23亿美元之间,仍排在全球30只最畅销药物行列中。
80年代初,礼来的一位华裔科学家汪大卫博士及其助手率先合成出一种全新的安全型抗抑郁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氟西汀。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的问世,在当时被誉为世界药物开发史上一大里程碑。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据不少临床医生反映,他们在给病人开了氟西汀处方以后,许多生性胆小或腼腆的病人在服药后判若两人,不仅增加了自信心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而且不少人后来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些报道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当时一些报刊杂志(其中有大名鼎鼎的Reader'sDigest等等)甚至称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为20世纪的“奇迹药”(Wonderdrug)。
从此以后,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在一炮打响,其销售额急速上升。1988年氟西汀刚上市之初,其年销售额仅有区区1亿美元;1989年即已激增至3.6亿美元,并进入当年全球30只最畅销药物行列;1990年更猛升至9.2亿美元;1999年则达到其辉煌顶点——此年共计销售26.13亿美元;2000年其市场销量稍有下降,主要是受其他几只抗抑郁新药上市的冲击,为25亿美元。此后5年内,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胶囊)销售额始终保持在22亿~23亿美元之间,仍排在全球30只最畅销药物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