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疸
由于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间接胆红素升高,在肝脏中不能及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随尿液排出体外,进而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白部分会出现黄色染色,有时伴随黏膜黄染。
2.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反应刺激,巨噬细胞增生,导致肝脾组织充血水肿并肿大。触诊时可以在右上腹触及柔软的肝脏边缘,或者在左上腹触及脾脏。
3.呼吸急促
新生儿败血症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此时体内炎症介质增多,这些炎症介质会作用于肺部,使肺泡通透性增高,导致肺水肿的发生。当肺水肿发生时,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可能伴有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4.出血倾向
新生儿败血症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激活了纤溶系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可表现为皮肤瘀斑、注射部位渗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颅内出血。
5.脑膜炎
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刺激脑膜,引发脑膜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和嗜睡。
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可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原体类型。治疗措施主要是抗生素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药物。家长应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