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死骨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死骨是指骨骼发生坏死,失去正常功能。根据病因可分为外伤性、感染性、血源性、血管源性、医源性等。

1、外伤性

外伤性是指由于外伤导致的骨骼损伤,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是恢复不良,就会导致骨骼出现坏死。常见于骨折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导致骨折断端出现硬化,或者是骨折后,由于恢复不良,导致骨骼出现坏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骨折导致的,可以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骨骼之内的感染,比如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会导致骨骼出现坏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万古霉素、头孢克肟等药物。

3、血源性

血源性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骼,从而在骨骼内形成脓肿,导致骨骼出现坏死。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4、血管源性

血管源性是指骨骼的血管出现堵塞,导致骨骼出现坏死。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出现骨骼坏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5、医源性

医源性是指由于手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骨骼出现坏死,比如关节置换术等。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恢复。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66
2014-07-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