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坐着,尤其是对于久坐的职业人士而言,每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压迫会加重局部水肿,增加患痔疮的风险,不利于病情恢复。
2.温水坐浴
使用40℃左右的温热水进行坐浴,每日一次,每次持续5-10分钟。此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3.抗炎药物治疗
遵医嘱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通常为短期服用。这类药物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尿道口肿胀及相关不适。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消化道副作用。
4.激光疗法
通过专业医生操作特定波长的激光设备精准作用于受损区域,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激光可促进组织修复及减少瘢痕形成;适用于改善尿道口周围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治疗前后需注意皮肤保护。
5.膀胱训练
由物理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盆底肌肉锻炼和排尿控制练习,疗程因个体差异而异。膀胱训练旨在增强盆底肌力量及神经对膀胱的控制能力,有助于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开始前应排除潜在的器质性病变。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细菌滋生导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