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炎
尿道炎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尿道黏膜炎症,炎症因子刺激尿道黏膜,导致排尿时疼痛。如淋球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等。
2.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内的固体物质形成并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当结石移动或排出时,会对尿道产生摩擦和压迫,从而引起疼痛。例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促进结石自行排出;若结石较大,则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来处理。
3.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会导致尿道黏膜受损,引起疼痛和出血。常见于骑跨伤、骨盆骨折等。轻度尿道损伤通常可自愈,重度者需要留置导尿管以减轻压力,严重开放性尿道创伤可能需要修复手术。
4.尿道异物
尿道异物可能导致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疼痛。常见的有金属屑片、缝线结节等。取出异物是解决疼痛的关键所在,一般采用尿道探子取出法、内窥镜下异物取出术等方式。
5.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指尿液流通受阻,造成尿液积聚,压力增高后会引起疼痛。原因包括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若是良性病变所致,可遵医嘱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不适,比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
建议关注尿液颜色和气味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发热、腰痛等症状。必要时,应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超声检查等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