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拭子采集
使用消毒过的棉签轻轻插入患者的尿道内旋转数圈后取出,随后将所取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此操作有助于获取患者尿道内的微生物信息,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2.尿液分析
通过留取中段尿液样本并对其进行化学、显微镜检查以及特定蛋白或糖类测定来评估泌尿系统健康状况。此项检测可发现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及其他异常表现如白细胞增多或蛋白质渗出等。
3.细菌培养
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在无菌条件下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该方法能够鉴定引起尿路感染的确切病原体类型,并可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4.药敏试验
将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株接种于含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在适宜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藉由比较实验所得数据与已知敏感性资料库之差异,判断细菌对该类药物是否产生耐药性。
5.抗生素治疗
根据医师处方选择适当的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该措施针对多种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提供覆盖,有助于控制潜在的尿道炎或其他下泌尿系感染。
在处理尿道分泌物时,应保持个人卫生,每日清洁外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同时,若存在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