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人体血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再进行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正常值一般为12-14秒。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用于检查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检测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敏感和指标之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值一般为12-14秒,如果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则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可见于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则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
如果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