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下陷是中医上的一种证型,指的是人体内的中气不足,导致升举无力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自汗、便溏等症状。引起气虚下陷的原因主要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等。
1、脾气虚
脾气虚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由于脾气虚,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2、脾阳虚
脾阳虚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寒邪、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由于脾阳虚,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肉蔻四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由于中气下陷,患者会出现内脏下垂、久泻脱肛、小便不利、久痢不止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