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射血,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的区别在于定义、病因、症状、抢救方法、存活时间等方面。
1、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
2、病因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较多,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相对单一,多是由于心脏疾病所致。
3、症状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抢救方法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120急救。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患者需要将患者平放在地面或硬板床上,同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的频率是100-120次/分,按压的深度是5-6厘米。人工呼吸时,需要将患者的口唇包住,以免导致患者出现口唇部位的缺血缺氧的情况。
5、存活时间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如果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复苏成功,一般可以抢救成功,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如果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但是复苏不成功,可能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可能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