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胶囊等,可口服或注射给药,需按医嘱完成整个疗程。此措施针对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有效,能抑制细菌生长,缓解发热、咽峡炎等症状。
2.静脉补液
通过静脉途径给予电解质溶液或营养支持,以维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状态。重症或有脱水风险者需要及时补液以防止进一步恶化病情;猩红热患者常伴随高代谢率及免疫反应增强,此时适当提高液体摄入量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并促进毒素排泄。
3.降温治疗
可通过物理方法如温水浴或使用退热贴来降低体温,必要时也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处方解热镇痛药。猩红热患者易出现高热不退现象,持续高温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因此需采取积极措施降温以防并发症发生。
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病变部位,以免加重炎症反应。由于猩红热患者的皮肤会出现红色疹子,这些疹子可能会因搔抓而破损,导致继发性感染。
5.呼吸支持
对于存在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提供氧疗或机械通气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猩红热有时会引起急性喉头水肿,引起严重的呼吸窘迫,上述措施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预防窒息的发生。
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心脏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