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小儿小便失禁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小儿小便失禁可以考虑行为疗法、中药外敷、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常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指导患儿及其家属识别并改变导致尿失禁的行为模式。此方法旨在通过建立新的排尿习惯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频率。由于小儿无法自主控制排尿,行为疗法有助于提高其对排尿的自我控制能力。
2.中药外敷
将具有收敛作用的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制成糊状,敷于肚脐部位,每日更换一次。中医认为肚脐为人体“丹田”所在之处,丹田是气血运行的关键枢纽,因此外敷可起到固摄精微、改善小便失禁的作用。
3.抗胆碱能药物
这类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起效时间快且效果持久。抗胆碱能药物能够阻断膀胱平滑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降低膀胱肌肉的兴奋性,从而增加储尿容量并减少尿频。对于因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有效。
4.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需遵医嘱按处方剂量服用。研究显示,部分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使用抗抑郁药有助于缓解这些心理问题,间接改善尿失禁症状。但须注意监测潜在副作用。
5.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有米多君片、盐酸特拉唑嗪胶囊等,需要遵照医生指导用药。上述药物能够收缩尿道及盆底肌,增强控尿功能,进而减轻或预防尿失禁发生。适合治疗因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性尿失禁。
家长应关注孩子日常饮食,避免摄入利尿食物如西瓜、香瓜等,以减少尿液产生。同时,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限制液体摄入以防脱水,有利于维护泌尿系统的正常运作。
66
2024-03-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