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造影剂肾损害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造影剂肾损害的风险可以通过肾功能损害风险评估、水化治疗、限制含钙造影剂使用、避免重复造影剂暴露以及及时补充电解质来降低。
1.肾功能损害风险评估
肾功能损害风险评估通过测量尿液和血液中的指标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损伤的可能性。该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肾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水化治疗
水化治疗旨在增加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以稀释循环中的造影剂浓度,减轻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此方法可减少造影剂在肾组织中的沉积,从而降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概率。
3.限制含钙造影剂使用
限制含钙造影剂的使用是为了减少钙离子与肾小管内的磷酸根离子形成沉淀物的机会,进而预防肾结石的发生。这样做可以降低因肾结石导致的长期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的风险。
4.避免重复造影剂暴露
避免重复造影剂暴露是考虑到造影剂可能引起免疫应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而引发免疫复合性肾炎。该策略旨在减少再次接触造影剂时发生免疫介导性肾病的风险。
5.及时补充电解质
及时补充电解质可以帮助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造影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加重肾脏负担。此举对于预防造影剂相关代谢异常所致的急性肾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受含有碘造影剂的医学检查前,应确保告知医生自身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
66
2024-02-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