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共有20个穴位,其中包括太冲穴、丘墟穴、解溪穴、太溪穴、涌泉穴等。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按摩太冲穴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眼痛、咽喉肿痛、牙痛等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丘墟穴
丘墟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三、第四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按摩丘墟穴可以起到缓解胃痛、呕吐、头痛、眩晕等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癫狂、痫证、膝肿痛等症状。
3、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按摩解溪穴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等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4、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踝区,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太溪穴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眠、健忘等症状,还可以辅助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5、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心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眠、健忘等症状,还可以辅助治疗头晕、呕吐、失眠等症状。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刺、艾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