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肝硬化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长期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出现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液粘稠的情况。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的情况。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主要是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脂蛋白合成及代谢过程异常等原因引起的血脂异常情况。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如非诺贝特胶囊、苯扎贝特片等。
4、肝硬化
肝硬化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的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的疾病。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宾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是由于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血液凝固障碍的疾病。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患者会出现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钠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用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