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病理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节段性和反复发作的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中小动静脉壁纤维素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继发性血栓形成。该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常伴有缺血性症状,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外科干预。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病理机制涉及到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栓形成。这种炎症通常由吸烟、遗传因素、感染或其他环境因素诱发,导致血管壁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斑块形成,进而引起血管狭窄甚至阻塞。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或呈腊黄色、足部刺痛或麻木感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溃疡或坏疽等症状。
诊断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超声波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压血管造影。这些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受影响动脉的病变程度和分布情况。治疗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扩张血管药物如硝苯地平、贝前列素钠的应用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如经皮介入治疗或旁路移植术。治疗策略应个体化制定,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患者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加重病情。同时,保持患处温暖,避免寒冷刺激,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加温以免造成组织损伤。
66
2024-02-1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