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核黄疸一般是能治疗好的。核黄疸是指胆红素脑病,是指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细胞内,引起脑损伤的疾病。新生儿核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溶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等原因所致。
1、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主要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升高,从而引起的疾病。新生儿溶血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核黄疸的情况。如果新生儿溶血病情较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光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光疗是通过光疗箱、光疗灯等方式,将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进行分解,从而缓解核黄疸的情况。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
2、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导致新生儿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疾病。新生儿败血症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皮肤出血点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核黄疸的情况。建议新生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3、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肝炎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感染肝炎病毒、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所致。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核黄疸的情况。建议新生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双环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带新生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的情况,加重病情。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