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长高穴位比较多,常见的穴位包括太冲穴、昆仑穴、涌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息风、清热利湿等功效,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改善足底长高的情况。
2、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舒筋活络、清热除烦、宁心安神的功效,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治疗腰痛、踝关节肿痛、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改善足底长高的情况。
3、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跖骨间,约当足底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患者可以取坐位,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右涌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可缓解足底长高的情况。
4、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踝区,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滋阴益肾、调理气血、补益肝肾、清热祛湿等功效,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改善足底长高的情况。
5、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具有开窍苏厥、滋阴降火、降逆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癫狂、健忘、失眠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改善足底长高的情况。
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以上穴位,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缓解足底长高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足底长的是足癣,一般无法通过按摩穴位来长高,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