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血常规抗凝剂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血常规抗凝剂一般是指抗凝血酶类药物。抗凝血酶类药物是一类能与可逆性抗凝血物质相结合,从而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枸橼酸钠等。

1、肝素

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血物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常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需要进行抽血,此时会加入抗凝血酶类药物,能够防止血液凝固,从而保证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用于制作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片、复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颗粒等抗凝血药物。该类药物可以和凝血酶结合,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3、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肾炎等疾病。枸橼酸钠可以和凝血酶结合,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4、双香豆素

双香豆素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可以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需要进行抽血,此时也需要添加抗凝血酶类药物,从而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也具有抗凝血的效果,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也需要添加抗凝血酶类药物,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66
2014-08-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