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类

郑永江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的血液疾病,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发热、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氨基己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2、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但没有贫血和感染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片、达那唑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环孢素软胶囊、硫唑嘌呤片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适当吃一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利于补充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66
2023-07-2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