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一般是指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度降低,血小板分布宽度低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所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血小板分布宽度低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所引起的,比如平时月经期出血量较多,或者是喝水较少,可能会导致血液浓缩,从而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氨基乙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3、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叶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的方式进行调理,适当进食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菠菜、猪肝等。
4、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
5、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如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呕血、黑便、血尿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等,还可使用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平时需注意避免磕碰,以免引起出血。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