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导致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因素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氨基己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2、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
3、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DNA合成障碍导致血叶酸缺乏的一种贫血,由于血细胞DNA合成障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造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5、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是指脾脏功能增强过度,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会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消安、环孢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脾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