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传导
外耳道是中耳和外界之间的通道,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形状,可以起到共鸣作用,从而提高声音的响度。当听到外部声音时,可以通过外耳道将声音传递到中耳,进而引起听觉神经兴奋,使人感知到声音。
2.防止异物进入耳道
外耳道有软骨部和骨部构成,其中软骨部比较弯曲,有一定的弧度,能够阻挡较大的物体或异物进入耳道深处。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外耳道内的结构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是否有异物侵入的情况发生。
3.保护鼓膜
外耳道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声波对鼓膜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对于存在外耳道疾病的患者,应避免噪声刺激,以免导致鼓膜受损。
4.辅助排水
外耳道具有一定长度且有斜坡状结构,有利于水分向下方积聚并排出。若外耳道出现耵聍堵塞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清理耵聍以恢复正常功能。
5.维持耳道湿度平衡
外耳道内有较多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可以分泌液体,湿润空气,保持耳道湿润。如果外耳道受到损伤或者感染,可能导致耳道干燥,从而引发不适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油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外耳道易受细菌、真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入侵,因此应定期清洁外耳道,但不要频繁掏挖,以防损伤外耳道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