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龋病研究新近展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龋病的研究进展表明,通过口腔卫生检查、牙齿着色和变质评估、牙釉质分析、唾液检测以及龋病细菌培养等医学检查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诊断龋病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龋齿症状或担心口腔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1.口腔卫生检查
通过检查患者的口腔清洁程度来判断是否患有龋病。由专业医生使用牙刷或探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检查。
2.牙齿着色和变质评估
评估牙齿的颜色变化及有无龋损,以辅助诊断龋病。由医师使用特定仪器如染料渗透法、激光荧光成像等方法对患齿进行评估。
3.牙釉质分析
牙釉质分析用于确定是否存在龋坏迹象以及龋病的程度。此项检查通常在诊所中完成,医师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评估牙釉质表面的变化。
4.唾液检测
唾液检测可提供关于龋病风险的信息,包括细菌水平和酸度。此测试通常在医院或诊所进行,涉及采集患者的唾液样本并对其进行实验室分析。
5.龋病细菌培养
龋病细菌培养可用于鉴定导致龋病的主要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从受检者口腔内获取标本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然后鉴定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以上各项检查前,应避免进食高糖食物至少4小时,以免影响唾液检测结果准确性。
66
2024-02-1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