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川芎的性味、功效、禁忌等作如下说明。
黄芩是一种清热的中药,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恶心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等。川芎是一种活血行气药,味辛,性温,归肝、脾、胃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头痛、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淤血肿痛、风湿痹痛等病症。这两种药物合用,可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然而,这两种药物的药性都比较寒凉,因此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月经期或孕妇以及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腹胀、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畏寒怕冷等。此外,患者在服用这两种药物时,还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