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脊髓休克期

脊髓休克期是指脊髓受损后出现的暂时性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丧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脊髓休克期是由于脊髓突然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的功能紊乱状态。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来自身体各处的感觉信息和控制运动功能,当其遭受急性压力时,会暂时失去对下肢肌肉的支配能力,引起瘫痪现象。脊髓休克期的症状可能包括尿潴留、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皮肤苍白或潮红、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等。
脊髓休克期需要进行MRI、CT扫描以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位置;此外,还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膀胱功能测试。针对脊髓休克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物理疗法如康复训练可促进恢复,药物治疗如甲钴胺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严重者可能需行椎间盘摘除术来减轻压迫。
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受伤部位,以免加重脊髓损伤并影响预后。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脊柱负担。
2024-02-10 浏览121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