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嗜酸性粒细胞低的原因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嗜酸性粒细胞低可能与寄生虫感染、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放射线照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等病因有关。这些原因可能导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寄生虫感染
当人体受到寄生虫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特定的化学信号来招募嗜酸性粒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吞噬和杀死寄生虫来帮助清除感染。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硝唑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处方。
2.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皮质类固醇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包括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和迁移。因此,在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后,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的情况。减少皮质类固醇剂量或停药可能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但必须谨慎调整剂量并在医生监督下进行。
3.放射线照射
放射线可以影响血液中的各种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下降。停止放射线治疗是必要的,让身体自然恢复。此外,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象以评估恢复情况。
4.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可能导致所有类型的白细胞减少,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可能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确切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所有病因都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因此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如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以及必要时的骨髓活检,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66
2024-03-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