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艾滋病防治条例

徐泉崧 内科 副主任医师
通许县中心医院 二级甲等
咨询

艾滋病防治条例主要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性生活卫生等。艾滋病通常是指自身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诱发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咽喉疼痛、腹泻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1、管理传染源

艾滋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患者需要避免与他人进行性生活,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比如浴巾、牙刷等。

2、切断传播途径

艾滋病患者体内会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在平时要避免与他人进行血液接触,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比如浴巾、浴袍等。

3、保护易感人群

艾滋病患者在平时要避免与他人进行性生活,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比如浴巾、浴袍等。此外,艾滋病患者还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共用修眉刀等,以免出现血液传播的情况。

4、提高自身免疫力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5、注意性生活卫生

艾滋病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如果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可能会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给健康人群。建议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66
2018-01-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