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按摩天突穴、膻中穴、列缺穴、大椎穴、肺俞穴等穴位来辅助缓解症状。
1.天突穴:位于颈部,在胸骨上窝的正中,具有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2.膻中穴:位于胸部,在乳头直下,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具有降逆平喘、通阳理气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气短、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列缺穴:位于腕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利咽的功效,对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4.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具有清热解表、退热的功效,对于治疗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5.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补虚清热、定喘息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1.天突穴:位于颈部,在胸骨上窝的正中,具有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2.膻中穴:位于胸部,在乳头直下,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具有降逆平喘、通阳理气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气短、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列缺穴:位于腕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利咽的功效,对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4.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具有清热解表、退热的功效,对于治疗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5.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补虚清热、定喘息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