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肚子一般指腹部,拔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式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
拔罐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
拔罐的穴位:
1、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旁开2寸处,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病症。
2、大横穴:位于肚脐旁开4寸处,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导滞、祛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腹痛、腹胀、便秘等病症。
3、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具有补益元气、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腹痛、腹胀、便秘等病症。
4、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向上4寸处,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病症。
5、下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向上4寸处,具有和胃降逆、宽胸止呕、消食导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呃逆、腹胀、腹泻等病症。
拔罐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以免引起烫伤、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此外,孕妇、月经期女性、皮肤病患者等不宜进行拔罐。
注意事项:
在拔罐时,需要注意时间,避免过长,以免引起不适症状。此外,在拔罐后,还需避免立即洗澡,以免导致受凉,引起感冒。在拔罐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