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穴、艾灸神阙穴、艾灸关元穴、艾灸三阴交穴、艾灸脾俞穴等穴位可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取穴时伸腿屈膝,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同身寸)处即是,艾灸此穴位通常采用温和灸法,在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足三里穴为胃经合土穴、下合穴,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对于改善食欲不振、腹泻有一定作用,从而辅助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血糖偏高。
2.艾灸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人体腹中部,脐中央,取穴时患者可平卧位或者正坐位,用手指触摸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位置即为此穴,艾灸此穴位通常采取温和灸法,在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神阙穴是任脉上的腧穴,本穴位于任脉上,又居脐之中点,故名“神阙”。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对于缓解腹泻、便秘有一定的效果,从而对调节血糖水平有帮助。
3.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艾灸此穴位通常使用温和灸法,在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关元穴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精、调气回阳之功,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妇科疾患,男科疾患以及虚劳诸证。因此艾灸此穴位能够起到一定的降糖效果。
4.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方4横指宽的位置,取穴时患者可取正坐或仰卧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按压取穴,艾灸此穴位通常使用温和灸法,在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健脾益气、滋肝肾阴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月经不调等症状,通过刺激此穴位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5.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此外,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相结合,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利于血糖的稳定。
1.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取穴时伸腿屈膝,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同身寸)处即是,艾灸此穴位通常采用温和灸法,在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足三里穴为胃经合土穴、下合穴,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对于改善食欲不振、腹泻有一定作用,从而辅助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血糖偏高。
2.艾灸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人体腹中部,脐中央,取穴时患者可平卧位或者正坐位,用手指触摸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位置即为此穴,艾灸此穴位通常采取温和灸法,在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神阙穴是任脉上的腧穴,本穴位于任脉上,又居脐之中点,故名“神阙”。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对于缓解腹泻、便秘有一定的效果,从而对调节血糖水平有帮助。
3.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艾灸此穴位通常使用温和灸法,在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关元穴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精、调气回阳之功,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妇科疾患,男科疾患以及虚劳诸证。因此艾灸此穴位能够起到一定的降糖效果。
4.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方4横指宽的位置,取穴时患者可取正坐或仰卧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按压取穴,艾灸此穴位通常使用温和灸法,在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回旋熏烤。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健脾益气、滋肝肾阴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月经不调等症状,通过刺激此穴位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5.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此外,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相结合,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利于血糖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