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鼻出血的病因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如下。
1、鼻出血的局部因素
局部因素引起的鼻出血多是由于外伤、鼻腔炎症、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导致鼻腔黏膜血管破裂,从而引起鼻出血。
鼻腔炎症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进而引起鼻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抠鼻子。
2、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等鼻腔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血管扩张、破裂,从而引起鼻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油性的滴鼻液,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滋润和保护鼻腔黏膜,避免鼻腔黏膜破裂。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3、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多是由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鼻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可考虑输注血小板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若患者出现鼻出血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