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一般可以艾灸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
1.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患者适当进行艾灸治疗后,能够起到温补肾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阴虚内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2.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踝区,在脚踝的内侧,跟骨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滋阴降火的功效,对于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盗汗、手心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健脾益气、调经止带的功效,也可以辅助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扶正培元、调理脾胃、通经活血的功效,也能够辅助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5.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的功效,也可以用于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腹部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1.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患者适当进行艾灸治疗后,能够起到温补肾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阴虚内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2.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踝区,在脚踝的内侧,跟骨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滋阴降火的功效,对于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盗汗、手心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健脾益气、调经止带的功效,也可以辅助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扶正培元、调理脾胃、通经活血的功效,也能够辅助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5.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通过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的功效,也可以用于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腹部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