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疫苗后遗症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疫苗后遗症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红肿、局部疼痛、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
1.注射部位红肿
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来预防疾病,但在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红肿通常出现在接种点周围,可能伴有轻微触痛。
2.局部疼痛
局部疼痛可能是由肌肉损伤、神经受压或其他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疼痛感。疼痛一般集中在注射部位,有时可辐射至附近区域。
3.发热
发热是身体对于外来抗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对抗病原体。接种疫苗后,机体会启动免疫应答机制,此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受到刺激而升高体温。发热通常在接种后的数小时内开始,可持续数天。
4.头痛
头痛可能与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血管运动中枢功能紊乱有关。这种紊乱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头痛。头痛通常位于额头、枕部或整个头部,程度可以从轻度到剧烈不等。
5.乏力
乏力可能与疫苗接种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有关,这会影响正常的能量代谢,使人感到疲倦无力。乏力的感觉可能遍布全身,但也可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身体部位。
针对疫苗后遗症的相关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缓解局部不适,或口服连花清瘟胶囊改善全身症状。在处理疫苗后遗症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受伤部位,保持充足休息,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66
2023-12-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