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灸疗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如足三里穴、中脘穴、关元穴、三阴交穴、曲池穴等穴位的艾灸。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足三里穴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医生使用消毒后的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悬停约3厘米左右施灸,使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此穴位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中脘穴
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将手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旋转一周,找到中脘穴位置后,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0.5-1分钟。本穴位属任脉经穴,主治消化系统疾患及一般杂症,能健脾和胃、理气消胀,对于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关元穴
患者平躺或正坐,医生会用一指禅推法推拿关元穴数次,然后点按3~5分钟。此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4指处,常用于调理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病证,能够补肾阳、培元固精,从而改善由肾阳虚衰引起的相关病症。
4.三阴交穴
患者取坐位,医生对准穴位直刺0.8~1寸深,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即快速进针后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上传导至小腹。本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之处,因此多阴之脏,凡肝、脾、肾三脏所出现的病理变化都可用本穴来治,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问题。
5.曲池穴
患者取坐位,医生会先让患者屈肘成90度角,然后从肘横纹桡侧端上量出肱骨外上髁内缘3横指宽处即是曲池穴,再用拇指指甲掐入穴位,掐到有酸胀感为止。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别名“肘华”、“鬼邪”,其气血物质为大肠经经水在此吸热升腾,性善收引,故而本穴具有清热、祛风、止痒的作用,所以当患者存在皮肤瘙痒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按摩曲池穴来帮助止痒。
在接受灸疗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以免感冒。同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1.足三里穴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医生使用消毒后的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悬停约3厘米左右施灸,使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此穴位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中脘穴
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将手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旋转一周,找到中脘穴位置后,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0.5-1分钟。本穴位属任脉经穴,主治消化系统疾患及一般杂症,能健脾和胃、理气消胀,对于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关元穴
患者平躺或正坐,医生会用一指禅推法推拿关元穴数次,然后点按3~5分钟。此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4指处,常用于调理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病证,能够补肾阳、培元固精,从而改善由肾阳虚衰引起的相关病症。
4.三阴交穴
患者取坐位,医生对准穴位直刺0.8~1寸深,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即快速进针后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上传导至小腹。本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之处,因此多阴之脏,凡肝、脾、肾三脏所出现的病理变化都可用本穴来治,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问题。
5.曲池穴
患者取坐位,医生会先让患者屈肘成90度角,然后从肘横纹桡侧端上量出肱骨外上髁内缘3横指宽处即是曲池穴,再用拇指指甲掐入穴位,掐到有酸胀感为止。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别名“肘华”、“鬼邪”,其气血物质为大肠经经水在此吸热升腾,性善收引,故而本穴具有清热、祛风、止痒的作用,所以当患者存在皮肤瘙痒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按摩曲池穴来帮助止痒。
在接受灸疗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以免感冒。同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