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放射性肾炎怎么形成的?

吴际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放射性肾炎是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发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发病的照射量常在2500RAD以上,属于非炎症性缓慢进行的肾脏疾病。本病最常发生于睾丸、卵巢、Wilm氏肿瘤、腹膜后淋巴瘤、成骨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或腹腔内转移瘤的照射之后。青年单肾切除等病因引起的肾肥大个体、异位肾个体是放射性损伤的易感者。放射性肾炎多见于放射性治疗,腹部或生殖系统肿瘤,而又未能对肾脏进行防护的患者。放射性肾炎分为急性放射性肾炎和慢性放射性肾炎两类。急性放射性肾炎常于接受放射治疗后6-12个月出现,表现为水肿、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蛋白尿、尿蛋白多在2g/天,偶可高至4-5g/天。可有管型尿和镜下血尿,并有进行性氮质血症。慢性放射性肾炎可从急性放射性肾炎发展而来,或接受放射性照射数年甚至十数年后,发现慢性放射性肾炎。临床表现可类似慢性肾炎,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部分病例可发生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或不出现高血压。
66
2019-04-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