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偏高、血小板低,可能是肝炎、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导致的,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肝炎
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肝脏部位受到病原体感染以后,可能会诱发肝炎,从而影响体内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出现体内纤维蛋白原偏高的现象。同时,还会伴随身体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白血病
该疾病属于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物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同时还会伴随体内纤维蛋白原偏高的现象。患者可以及时到医院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方式进行改善。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该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综合性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同时,还会伴随血小板减少,从而导致上述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醋酸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急性心肌梗死
患有该疾病可能是长期不良的情绪因素引起的,还可能是身体过度肥胖或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进而会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在临床通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还可能是患有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导致的,进而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在临床通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通过输入血小板的方式进行缓解。
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