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骨髓炎,先是抗生素治疗。
针对G+球菌,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经抗生素治疗后会出现四种结果:
①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说明骨脓肿形成前炎症已经控制,无需手术。
②在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骨脓肿已被控制。无需手术,抗生素治疗3?6周。
③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重,说明抗生素不能消灭骨脓肿,需手术引流。
④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说明致病菌对所用抗生素有耐药性;有骨脓肿形成;产生迁徙性脓肿,需要切开引流。
其次,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宜早期进行,最好在抗生素治疗48?72h后,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也有主张提前为36h者。延迟的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阶段演变。
(2)手术目的
①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②阻止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
(3)手术方式:钻孔引流、开窗减压。不要用探针、刮匙探髓腔。
(4)伤口处理
①脓液较多者,可行闭式灌洗引流。
②脓液不多者,可行单纯闭式引流,每日经引流管注入抗生素溶液。
③伤口不缝合,填充碘仿纱布,5?10天后作延迟缝合。
针对G+球菌,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经抗生素治疗后会出现四种结果:
①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说明骨脓肿形成前炎症已经控制,无需手术。
②在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骨脓肿已被控制。无需手术,抗生素治疗3?6周。
③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重,说明抗生素不能消灭骨脓肿,需手术引流。
④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说明致病菌对所用抗生素有耐药性;有骨脓肿形成;产生迁徙性脓肿,需要切开引流。
其次,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宜早期进行,最好在抗生素治疗48?72h后,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也有主张提前为36h者。延迟的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阶段演变。
(2)手术目的
①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②阻止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
(3)手术方式:钻孔引流、开窗减压。不要用探针、刮匙探髓腔。
(4)伤口处理
①脓液较多者,可行闭式灌洗引流。
②脓液不多者,可行单纯闭式引流,每日经引流管注入抗生素溶液。
③伤口不缝合,填充碘仿纱布,5?10天后作延迟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