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炎是由于结肠缺血而得的结肠病,也就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供血不足,导致该段肠壁缺血坏死。腹痛、血便和腹泻被称之为缺血性肠炎的三大体征。哪些病人容易得,第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老人。第二、滥用利尿剂,而使内脏血液量降低。第三、长期便秘或肠管持续痉挛,导致肠道压增高。第四、服用某些血管活性药物,肠系膜小动脉收缩。第五、血管性疾病,比如血栓性脉管炎、结缔组织病、弥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缺血性肠炎的治疗应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如功能正常时,可尽量撤去造成肠系膜血管收缩的药物,比如洋地黄、血管加压素。对于没有明确药物使用禁忌的中老年患者,可以给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此外,对于已经发生严重的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比如经常胀气的人,应该给予长管排气减压或经鼻饲抽气减压。恶心呕吐,应给予胃肠动力药物。腹泻,给予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碳酸铋剂等。糖皮质激素,对缺血性疾病恢复没有帮助,而且有促发肠穿孔的可能,所以不提倡临床使用。多数患者经过内科治疗可以很快好转,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而发生肠坏死,应行急诊手术,及早切除坏死的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