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甲胎蛋白可能会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400μg/L。
甲胎蛋白是指胎儿早期由肝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甲胎蛋白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甲胎蛋白具有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等生理功能,与肝病、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癌的血清学诊断、监测肝癌治疗效果及与复发相关的指标。孕妇在怀孕后,由于胎儿早期发育,肝脏细胞会产生大量甲胎蛋白,导致孕妇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一般不会超过400μg/L,如果超过400μg/L,则考虑是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畸形、先兆流产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定期产检,可以通过唐氏筛查、四维彩超等方式检查胎儿是否存在畸形或者先天性疾病,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