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中医有汗无汗一般可以区分上热下寒证、脾阳虚、肾阳虚等。
1、上热下寒证
上热下寒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气在体内蕴结,郁而化热,灼伤津液,所以会出现汗出不止的症状。上热下寒证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具有清上温下的功效的药物来治疗,如黄连、黄芩、栀子等。
2、脾阳虚
脾阳虚是指脾脏之阳气不足,脾阳虚的患者由于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会导致身体内的水液得不到正常运化,从而出现有汗无汗的情况。脾阳虚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温中散寒功效的药物来治疗,如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等。
3、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肾脏之阳气不足,肾阳虚的患者由于阳气不足,不能固摄汗液,会导致出汗的情况,而且还会伴随腰膝酸软、四肢冰凉、神疲乏力等症状。肾阳虚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的药物来治疗,如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等。
除此之外,也可能与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等有关。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