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一般指乙型肝炎病毒,血液中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会导致传染性疾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危害。
1、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注射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并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因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针头、避免不洁的性生活,以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2、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在进行检查时会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恩替卡韦片、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肝衰竭,则需要进行人工肝或肝移植进行治疗。
3、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形成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肝脏移植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导致肝癌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